读《自由高在处》有感

作者:刘亚波    发布时间:2017/10/18    浏览:398

读《自由高在处》有感

                          1702班 覃卓维

《自由在高处》,这本书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着力理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放飞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核心与重点,包括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具体讲的是,个体如何超脱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放飞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本书的文字延续着熊培云一贯的风格,说得道理都浅显易懂,举得的例子也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

自由一定是和主体性联系在一起的。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权利。自由、平等是所有学科都绕不过的主题,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话语。自由与平等哪个更重要?我觉得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是平等的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自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也都面临着自己自由与否的问题。

最喜欢他的一段话,“清晨,阳光照进世界的每一座庙宇。有个问题,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一个人如果有信仰,为什么还会去信宗教呢?如果是因为没有信仰而去信了宗教,宗教岂不成了信仰的替补品?但我知道我自己是有信仰的,我也愿意吸收任何宗教信条中有价值的东西。我不相信上帝,我会想念他;我不信佛陀,我仍会想念他。而我的信仰,在心底,在笔端,从每日清晨写下第一字的时候开始。我用文字祷告,我用文字诵经。我愿意将我的生命托付给这一切。” 这里,作者虽然是问的形式,却明确地给了自己的答案:我的信仰在心底,在笔端。是的,从他的文中,感觉他是一个自信、态度平和、观点犀利的真实的人,也是一个对社会充满关注和感情的评论者。那么,信仰是什么?难道一定要是高高在上的空道理吗?我个人觉得,人人都需要信仰的,只是这个信仰对象不一样。例如,自信的人信仰的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思想。而不自信的人,他往往需要用非“自己”的东西替代,如各种神,上帝等。有的人又不喜欢神,那么喜欢追求物质的人会信仰金钱。物也可以作为信仰,再单调点的,可能信仰某些人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些感情。理想主义者还会信仰理想。而一些不谈信仰的人,如果他还关心家人,那么凑合把“家”硬塞给他作为信仰。这是读书之得。

自由的前提的一定是选择,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没办法、体制就是如此大家都这样等此类的话语。一般人也都会选择随大流,一边随一边抱怨。其实,选择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场或者说信仰,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信仰对生活做出解释,从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在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观点和行动进行调整。可是,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断迈出这些框架的过程。但是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由。个体要想收获自由,就必须站到高处。但这所说的高处并不是要获得高的社会地位、为所欲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处。一个自由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精神上很强大的人。头脑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动的自由要以头脑的自由为前提。

读完这本书后,我个人的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人不仅要爱自己,还要为了自由而努力。读这本书,不应该从现实意义去考虑它,更应该从一种精神的理念去理解它。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我们应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