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浅谈《语文秀才》
1211班 秦 静
当我还是个稚嫩的孩子的时候,我很自我,不懂得与人交往。于是有一天,连我的语文老师也看不下去了,把我叫到一旁叮嘱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我含着泪圈儿点点头,不太相信地咽着口水,仿佛要把所有的恨和烦都咽回肚子里去。用心灵感召他人,用真诚打动他人,爱不要说出来也能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个我不懂的道理却被肖守志老师解读得深刻恳切。
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教会孩子们读书,更是要教会孩子们做人,有时需要直接引导,而更多的时候却需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感化。在《语文秀才》这本纪实性的教育叙事中,肖老师用了大量笔墨记录其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折射出来了肖老师为人师的一片苦心与其用心育人的教育方式。
润人悄无声。这是我读完此书后的最大感受。有时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与其教育人格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心胸宽广与博学仁爱的人在教育学生时也力求学生的心胸宽广和博学仁爱。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肖守志老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与对学生的真挚情感。
全书分为“人生起处”、“学习归途”、“生命补妆”、“心灵存放”四编,再分为若干小结,分别叙事。叙事很零碎,这是这本书的最大的不足又是最大的特色。生活本是零碎的,教育也是零碎的,收获更是零碎的,而零碎的收获与些许的感动却能形成心灵的一次升华。也许是一次,也许是无数次。
桃李树不说话,但由于花朵和果实吸引人,人们都争着前来赏花摘果,树下自然会形成一条小路,也许《语文秀才》就像这桃李树一样,而我们正在摘其实,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