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校本培训方式的创新

作者:袁洪荣    发布时间:2009/9/9    浏览:1410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校本培训方式的创新

                                株洲市南方中学教科室   袁洪荣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和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教科室作为具体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应该根据学校发展实际,重点抓好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使校本培训出成果,有实效。 1、创新的必要性;2、创新的具体举措;3、创新的导向性要求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师生的发展,学生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有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培训被置于了“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重要定位。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不仅仅是转变教育价值观、推动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满足教师成长、帮助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近几年,我校在教师培训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尊重教师的想法,满足教师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 

一、为什么需要创新?主要因为传统教师培训中的不足。

传统的以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的教师培训是知识导向型培训模式。它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或强调学科知识,或强调专业知识,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 + 中小学参观考察(走马观花的形式)的方式。这种模式忽视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忽视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同时,却使用了与这些观念相悖的培训方式。在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加了这类培训后,都感到困惑,难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校本培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仅观摩教学活动依样画葫芦的学习模仿些他人已经贴了标签的经验,缺乏反思和研究性的经验学习。同事之间的切磋互助利于教学实践技能的养成,却难以提升教育理论,同一层次教师间的相互支援往往会囿于同水平的反复,难以提高认识的理论水平,这是校本培训的致命伤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是缄默的,隐含于教学过程之中,它又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完善。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我国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经验偏于同层次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新课改时期,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高校教师、教研员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带领与点拨,同事之间的互助就会局限于对理论的理解不到位,难于找出原有经验与新 理念之间的差距,新理念向实践、课堂的转移问题就会走样”, 甚至会穿新鞋,走老路
   
二、如何进行校本培训方式的创新?

结合从外校学习的经验和我校几年进行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明晰了以教师为主体、以其专业发展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理论学习(观念更新)、实践探索(行动落实)。理论学习需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理论的丰富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支持,教育、教学实践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践中也开展专业理论的学习,所以这是一个相互联系、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每一个阶段离不开专家引领、同事互助和个体学习并内化三种形式的共同作用。

1. 理论学习
 
 理论是我们最缺乏的。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可采取通常的教师培训的讲座、报告等形式,内容不能仅仅是普通教育方面的通识,而应该是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情况,学科性、专业性较强的,能够有效指导学科教学的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为了使理论通俗易懂,利于培训教师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反思,专家的报告一定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清新理论的实质,以教育理论透视教育实践,以教育理论去解读教育实践,避免照搬哲学上、心理学上那些难懂的词句。教师培训所涉及的是要更新条件性知识的内容,但取代学习不是简单的借助理解就能实现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要同传统的观念竞争,能被人们所接受并取代已经习惯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与认识,学习者对旧经验的批评、质疑和困惑,对新的、甚至已经理解了的知识的体验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那些在体验过程中被个人所感受、所检验、所认可的东西,才会被个人吸收、内化并用来调整与建构自已的新经验。教师培训不能不顾条件性知识学习的这些特殊性质和特点,只简单定位在由外输入新的条件性知识上。要重视和引导教师的参与学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感受、对已有经验进行反思。教师自己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领会,深刻反思,在专家的引领启发下自学,并就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与专家沟通、与同事交流并展开讨论。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不学习,就不可能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不只是学校领导人

Copyright@2009-2018 株洲市南方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湘公网安备 43020302000273号

湘ICP备18002763号-1  湘教QS7-200505-000292   投稿入口 校内办公入口

株洲市南方中学 学校地址: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

招生热线

0731-28550326

28552555